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衛教新知

腸保健康~大腸癌中醫保健

發佈單位:813-0606 發佈日期:113年03月25日

中醫科醫師沈蘊之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在臺灣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
大腸癌通常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較大的關係;此外,危險因子還包含:老化、遺傳基因、肥胖、缺乏運動、菸酒、罹患大腸瘜肉、潰瘍性結腸炎…
【常見症狀】
大腸癌的症狀與許多胃腸道疾病的症狀相似:腹痛、腹脹、便秘、腹瀉、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型態改變、裡急後重、貧血、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並沒有特殊專一的症狀,因此發現大腸癌的重要方法就是定期健檢:大便潛血反應和專業人員評估過後的大腸鏡檢查是不錯的篩檢方式。
【中醫病因】
1. 外感濕邪,脾失健運,則內外之水濕日久不去,可引發本病。
2.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暴飲暴食),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品,損傷脾胃,滋生水濕,化熱而下迫大腸,損傷腸絡而演化為本病。
3. 情志致肝氣鬱結,木克脾土,脾濕內生,鬱而化熱,下迫大腸。
4. 正氣虧虛:先天不足或年高體虛之人,脾虛腎虧。腎脾與水濕的運化有密切的關係,日久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中醫衛教】
一般人如何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1.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加工食品、高溫燒烤炸的食物。食物選擇以少油、少動物性脂肪、多新鮮蔬果、避免高糖飲食為原則。
2. 運動:運動量多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不運動的人減少40-50%。
3. 健康體重:BMI高或腹圍過大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倍。
4. 避免菸酒、檳榔。
5.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6. 定期健康檢查,如:大便潛血、大腸鏡、肛門指診等。如一等親中有大腸癌,應在35-40歲起,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及每3-5年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患者:
1.保持精神愉快,樂觀正向的態度亦有助於病情。
2.良好的排便習慣、良好的生活作息、及規律運動,可增進身體機能。術後1-2周,由低纖飲食逐步轉為正常飲食。視術後復原情況,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糙米、全麥、新鮮蔬果。飲食應營養均衡、清淡好消化;避免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重口味。戒除菸酒檳榔。
3.若有大便不通或排氣脹氣嚴重的情形時,需特別注意減少粗纖維的攝取量。
4.不應擅自服用補品,如:人參,服用任何食補前都應諮詢專業中醫師。
5.搭配中醫輔助治療:幫助體力恢復,減少手術、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增強化療治療效果,預防復發、轉移,改善生活品質。

瀏覽人次:119更新日期:113-03-25回前頁
瀏覽人次:120更新日期:113-03-25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