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秋冬養生,首重肝腎

發佈單位:813-0606 發佈日期:110年11月02日

中醫科主治醫師 沈蘊之

《黃帝內經》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因此,中醫一向重視依據四時節氣來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同於夏天屬於散發的狀態,秋冬必須收斂自己,保養陰氣,把好的東西留在體內以備過冬。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在冬季應當好好調養,緩解寒冷對身體的侵襲,固守精氣,才能減低來年春季生病的機率。每到天轉濕冷時,是否每天都想來碗雞酒或薑母鴨?事實上,現代人的進補,都放入過多肉類及油鹽,攝取高脂肪、高熱量反而造成身體額外負擔,特別是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高尿酸、高血脂等的患者,更要注意適量攝取,否則補出病來就得不償失了。尤其是「陰虛體質」或是「熱底」的人,或是身體有感染發炎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腸胃炎、皮膚癢),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都不適合太過溫補。此外,切勿認為手腳冰冷、怕冷…就是陽氣虛、冷底的體質,常見民間調養方式多針對陽虛體質而設,若是其它類型的體質,溫補不僅不會有效果,甚至可能會使病情加重。建議民眾,尋求中醫師協助評估體質為何,千萬不要一味地亂補,以免賠錢又傷身。
秋冬季節容易引發的舊疾包括:呼吸系統的咳、喘、痰,鼻過敏;筋骨關節的冷痛、僵緊、痠麻、乏力;皮膚乾癢、疹子、毛髮乾枯易落;頻尿、夜尿、小便細且慢、膀胱無力、小便中斷;精神、心理方面,也可能出現提不起勁、倦怠、鬱鬱寡歡;天冷時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也更容易發生。秋冬宜保養陰氣,首重滋補肝腎。可吃比較滋潤的東西,比如白木耳、黑木耳、海帶、紫菜、山藥、熟地這些都可以對肝腎有滋養的效果。再配合運動,對整體的調整會比較好。若為熱底、或陰虛體質者,少吃羊肉、辣椒、大蒜、韭菜、麻油、煎炸、酒精…等燥熱食物。
本院亦調配多種中藥藥膳藥材,包含:冷底、熱底、氣滯血淤(氣血循環差)、陽虛、陰虛、氣虛、血虛、痰飲(容易有痰)、寒濕或濕熱(溼氣重)等各體質,皆有不同藥材。不清楚自己體質的民眾,可洽詢中醫科。

瀏覽人次:1,239更新日期:110-11-02回前頁
瀏覽人次:1,240更新日期:110-11-02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