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親善專區

關於母嬰親善

關於母嬰親善

壹、什麼是母嬰親善醫院: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主持的全球運動,目的在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給予每個嬰兒生命最好的開始。

貳、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有兩個主要的目標:

一、經由十個步驟的執行來改變醫院及產科機構。
二、終止給產科病房及醫院免費或低價母乳代用品的作法。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母乳哺餵及產科服務的聯合宣言是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宗旨,能符合聯合宣言所述重點的產科機構及醫院就稱為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以提醒大眾注意,並支持好的嬰兒餵食作法。

參、母嬰親善理念:

母乳是哺餵嬰兒最健康的食物,為了讓所有的母親能順利哺育嬰兒,醫護人員應在適當的時機,提供父母正確及完整的資訊。本院支持母嬰親善政策,積極推動母嬰親善策略,提供全院人員母嬰親善相關資訊,將所接受之知識與技能加以整理後編撰成冊,由產前門診衛教至產婦出院後的居家諮詢,提供母親完整持續性之照護,並參與每年之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作為母嬰親善策略施行之品質保證。
肆、母嬰親善行政委員會會期
每季召開會議乙次,對母嬰親善推廣工作提出考核與檢討,如遇重大事件得召開臨時會議。

母嬰親善行政會議

母嬰親善行政會議

伍、本院母嬰親善支持哺餵母乳十大措施

依據國民健康局母嬰親善醫療機構認證標準設立,以下為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政策:

一、本院支持政府政策推行哺餵母乳,明確訂定支持哺餵母乳政策,並禁止廠商做任何促銷活動。
二、照護母嬰之醫護人員均定期參加母乳哺育教育訓練。
三、本院產前門診提供孕婦哺餵母乳之知識及技巧,使孕婦願意並接受哺餵母乳。
四、協助陰道生產或剖腹生產之產婦於產後半小時內與嬰兒皮膚接觸至少10~60分鐘以上,並且觀察嬰兒的表現協助哺餵母乳。
五、產後醫謢人員提供及協助母親哺餵母奶及維持奶水分泌的相關知識及技巧。
六、除非嬰兒有醫療上的需求,本院不提供母乳的嬰兒母乳以外之食物或飲料,且不提供免費配方奶粉。
七、鼓勵親子同室,增進親子關係。
八、依嬰兒需求不限制母親哺餵母乳的次數及時間。
九、為避免奶頭混淆,本院不提供嬰兒奶瓶餵食或安撫奶嘴。
十、本院哺乳諮詢專線0972-937-061。

陸、哺餵母乳支持政策

一、目標:

1.照護母嬰的工作人員可提供正確及完整的資訊,讓所有產後的母親瞭解哺餵母乳對健康上的好處,以及配方奶對嬰兒健康的影響,使產後的母親可在完全的認知下,決定要如何餵食和照顧嬰兒。
2.提供一個舒適環境及完整的資訊,支持產後的母親選擇完全哺餵母乳至少六個月。
3.醫院照護母嬰的工作人員,不會排斥任何產後母親選擇哺餵的方式,並可給予完全的支持。

二、執行政策:

1.所有照護母嬰之工作人員,應避免提供互相衝突的建議。任何偏離哺餵母乳政策作法時,必須要記錄在母親與嬰兒的病歷記錄上,並且附上專業人員的判斷內容。
2.護理人員有責任跟照顧嬰兒的相關人員包括小兒科醫師、婦產科醫師一起合作,關心嬰兒的健康。
3.禁止母乳代用品之促銷活動,同時也禁止張貼任何有嬰兒配方奶公司標誌的物品。
4.有關嬰兒配方奶公司的一些文獻,不提供給產婦。
5.所有工作人員會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適當的餵食資訊給產後母親瞭解。
6.在經過完整的告知之後,如果父母決定以人工方式哺餵他們的嬰兒之時,應該教導她們正確的泡製方法,但是在產前時,並沒有常規的教導如何泡製配方奶。
7.我們每一年都會再審核這個政策是否被適當的執行。

柒、母嬰親善教育訓練計劃

一、教育訓練目的:

提昇工作人員新知及建立民眾正確哺育母乳之觀念,期使增進產婦照顧嬰兒之能力,促進親子關係及提昇母乳哺餵比率。

二、訓練對象:

所有照護母嬰之醫護人員,包括產兒科醫師及產房、產後病房、嬰兒室與門診之護理人員。

三、訓練辦法:

1.新進人員教育訓練課程安排十大政策宣導,使新進人員瞭解本院母嬰親善政策與內容。
2.到職日6個月內新進人員,應接受「支持哺餵母乳政策之介紹」及「技能訓練」,包含:皮膚與皮膚接觸、抱嬰兒的姿勢、手擠奶的技巧、嬰兒含住乳房的姿勢(含躺餵)、脹奶及乳房腫脹處理。技能訓練及評核可由資深人員指導或評核。
3.照護母嬰之工作人員教育時數
3.1新進人員一年內需接受8小時以上之教育課程。
3.2到職一年以上之工作人員,每年必須再接受教育訓練及技能訓練4小時以上(可運用WHO能力驗證工具包),數位課程最多以2小時計。
3.3婦產科專科病房每季辦理母嬰親善專科在職教育,課程內容依台灣母乳聯合學會所列「WHO能力驗證工具包」中之主題,並課後進行後測,以了解同仁吸收狀況,課程主題如下:

(1)在醫療機構中實施《守則》。
(2)說明機構的嬰兒餵食政策和監控系統。
(3)每次與母親交談時都要使用聆聽及了解技能。
(4)每次與母親交談時都要使用技巧來建立信心並給予支持。
(5)產前與母親對話討論母乳哺育。
(6)執行立即不中斷的肌膚接觸。
(7)根據嬰兒暗示行為,協助頭一小時內母乳哺育。
(8)與母親討論母乳哺育的機轉。
(9)協助母親讓嬰兒含乳。
(10)幫助母親回應嬰兒餵食暗示。
(11)幫助母親擠奶。
(12)幫助母親母乳哺育低出生體重或生病的嬰兒。
(13)幫助嬰兒需要母乳之外其他液體的母親。
(14)幫助不是直接以乳房哺乳的母親。
(15)幫助母親預防或解決母乳哺育困難。
(16)確保出院後無縫接軌。

3.4安排照護母嬰之醫護工作人員參加院內、外研習會或各縣(市)衛生局、醫學會所舉辦之母乳哺育課程,且教育訓練課程必須是由母乳種子講師教授相關課程。

四、預期效益:

1.提升醫護人員母乳哺育之認知,以擴大服務有哺餵母乳意願之孕產婦,提高產後婦女哺育母乳意願及持續性。
2.提升醫護人員新知,建立正確哺乳觀念,以順利推展母乳哺育工作。

 

更新日期:111-09-01

回到最上面